本文目录一览:
茶叶的质量标准
一般嫩度好的茶叶,符合外形要求(“光、扁、平、直”)。但是不能仅从茸毛多少来判别嫩度,因各种茶的具体要求不一样,如极好的狮峰龙井是体表无茸毛的。芽叶嫩度以多茸毛做判断依据,只适合于毛峰、毛尖、银针等“茸毛类”茶。
最嫩的鲜叶,也得一芽一叶初展,片面采摘芽心的做法是不恰当的。因为芽心是生长不完善的部分,内含成份不全面,特别是叶绿素含量很低。所以不应单纯为了追求嫩度而只用芽心制茶。
扩展资料
要想得到好茶叶,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如各类茶叶的等级标准,价格与行情,以及茶叶的审评、检验方法等。
茶叶的好坏,主要从色、香、味、形四个方面鉴别,但是对于普通饮茶之人,购买茶叶时,一般只能观看干茶的外形和色泽,闻干香,使得判断茶叶的品质更加不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茶叶
gbt18745茶叶的标准代表什么
gbt18745茶叶的标准代表是《武夷岩茶 (Wuyi rock-essence tea)》。
《茶叶标准汇编》是2011年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中国标准出版社第一编辑室。该书汇编收集了截至2010年10月底批准发布的茶叶国家标准及部分行业标准共99项。
内容简介
本书可供茶叶生产、科研、销售单位的技术人员,各级监督、检验机构的人员,行业管理部门及标准化管理部门的相关人员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我国是茶叶生产和消费大国,近年来人们对茶叶安全和质量的要求在逐渐提高。我国在这方面制定了许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并不断地进行补充和修订,使之日益完善。
本汇编收集了截至2010年10月底批准发布的茶叶国家标准及部分行业标准共99项,其中国家标准74项,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1项和行业标准24项。其内容包括综合标准、产品标准、检测方法标准、其他相关标准和附录五个部分。
本汇编在附录中给出了未收录的茶叶相关行业标准目录,以便读者查找,附录也是按综合标准、产品标准、检测方法标准、其他相关标准分类编排,同时还列入了加工机械标准。
茶叶检测的国家标准有哪些?
GB/T23205-2008茶叶中448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B/T23204-2008茶叶中519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
GB/T23193-2008茶叶中茶氨酸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21729-2008茶叶中硒含量的检测方法
GB/T23376-2009茶叶中农药多残留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
GB/T23379-2009水果、蔬菜及茶叶中吡虫啉残留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5009.176-2003茶叶、水果、食用植物油中三氯杀螨醇残留量的测定
GB/T23776-2009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GB/T5009.57-2003茶叶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现行茶叶检验标准的编号有哪些?
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备注\r\n产品标准\r\n1GB/T9172-88花茶级型坯\r\n2GB/T9833.1-88紧压茶花砖茶\r\n3GB/T9833.2-88紧压茶黑砖茶\r\n4GB/T9833.3-88紧压茶茯砖茶\r\n5GB/T9833.4-88紧压茶康砖茶\r\n6GB/T9833.5-88紧压茶沱茶\r\n7GB/T9833.6-88紧压茶紧茶\r\n8GB/T9833.7-88紧压茶金尖茶\r\n9GB/T9833.8-93紧压茶米砖茶\r\n10GB/T9833.8-93紧压茶青砖茶\r\n11GB/T13738.1-97第一套红碎茶\r\n12GB/T13738.2-92第二套红碎茶\r\n13GB/T13738.4-92第四套红碎茶\r\n14GB/T14456-93绿茶\r\n15SB/T10167-93祁门红茶\r\n16SB/T10168-93闽烘青绿茶\r\n以上标准均为国家和行业推荐性标准,适用于生产、流通、贸易活动中表列各类茶叶。\r\n\r\n17GH016-84屯、婺、遂、舒、杭、温、平七套炒青绿茶,此标准原国家供销社发布\r\n18WMB48(1)-81茶叶品质规格,此标准为出口茶标准\r\n19ZBB35002-88炒青绿茶技术条件\r\n\r\n理化检验方法标准,此标准是根据需要或贸易双方的有关协定和进出口标准要求,确定检验项目。本栏均为国家强制性标准:\r\n1GB8302-87茶取样\r\n2GB8303-87茶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测定\r\n3GB8304-87茶水分测定\r\n4GB8305-87茶水浸出物测定\r\n5GB8306-87茶总灰分测定\r\n6GB8307-87茶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测定\r\n7GB8308-87茶酸不溶性灰分测定\r\n8GB8309-87茶水溶性灰分碱度测定\r\n9GB8310-87茶粗纤维测定\r\n10GB8311-87茶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r\n11GB8312-87茶咖啡碱测定\r\n12GB8313-87茶茶多酚测定\r\n13GB8314-87茶游离氨基酸总量测定\r\n14ZBX50001-86出口茶叶取样方法\r\n15ZBX50002-86出口茶叶磨碎试样干物质含量的测定方法\r\n16ZBX50004-86出口茶叶水分测定方法\r\n17ZBX50005-86出口茶叶\r\n18ZB出口茶叶
茶叶测试是否可以只做gb2673
不能。
茶叶检测项目很多,大类一般包括:理化成分检验;农药残留量检验;重金属、营养元素及稀土含量检验;微生物指标检验;感官品质检验。而gb2673只是茶叶农残的检验。
我们的国家标准中《GB 267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量》规定了食品中农药残留物种类及限量,包含谷物类、坚果类、糖料、饮料、蔬菜、水果、油料和油脂等农药残留物417种,但并不是所有的农药都会适用于茶树茶园,因此涉及茶叶的检测项目相对较少,只有50项。
茶叶到底有没有标准啊?
我国茶叶有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3年第27号国家标准公告,中国茶叶分类新国家标准于2014年6月22日起实施。本次分类原则以生产工艺、产品特性、茶树品种、鲜叶原料和生产地域进行分类。
茶叶分类Tea Classify(以下仅为意见稿,定稿以2014年6月22日实施日发布的为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茶叶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原则和类别。
本标准适用于茶叶的生产、科研、教学、贸易、检验及相关标准的制定。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茶叶tea
以茶树(CamelliasinensisL.O.kunts)的芽、叶、嫩茎为原料,以特定工艺加工的、不含任何添加剂的、供人们饮用或食用的产品。
2.2
杀青enzymeinactivation
采用一定温度,将茶鲜叶中的酶失去活性;或称将酶钝化的过程。
2.3
发酵Enzymaticreaction
运用茶鲜叶中的酶,使茶鲜叶的多酚物质进行氧化、聚合的过程。
2.4
渥堆pile-fermentation
将茶叶打堆后,通过加温、加温的条件,促使其中的微生物缓慢发酵的过程。
3、分类原则
以生产工艺、产品特性、茶树品种、鲜叶原料和生产地域进行分类。
4、类别
4.1绿茶GreenTea
以茶树的芽、叶、嫩茎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生产工艺制成的产品。
4.1.1以杀青工艺和产品特性进行分类
4.1.1.1炒热杀青绿茶
杀青工艺采用金属导热方式制成的产品。
4.1.1.2蒸汽杀青绿茶
杀青工艺采用蒸汽导热方式制成的产品。
4.1.2以干燥工艺和产品特性进行分类
4.1.2.1炒青绿茶
干燥工艺主要采用炒或滚的方式制成的产品。
4.1.2.2烘青绿茶
干燥工艺主要采用烘的方式制成的产品。
4.1.2.3晒青绿茶
干燥工艺主要采用日晒的方式制成的产品。
4.1.3以茶树品种和产品特性进行分类
4.1.3.1大叶种绿茶
采用大叶种茶树的鲜叶加工制成的产品。
4.1.3.2中小叶种绿茶
采用中小种茶树的鲜叶加工制成的产品。
4.2红茶BlackTea
以茶树的芽、叶、嫩茎为原料,经萎凋、揉(切)、“发酵”、干燥等生产工艺制成的产品。
4.2.1以生产工艺和产品特性进行分类
4.2.1.1红碎茶
采用揉切加工等特定工艺制成的颗粒(或碎片)形红茶产品。
4.2.1.2工夫红茶
采用揉捻加工等特定工艺制成的条形红茶产品。
4.2.1.3小种红茶
采用揉捻加工等特定工艺(或经熏松烟)制成的条形红茶产品。
4.2.2以茶树品种和产品特性进行分类
4.2.2.1大叶种工夫红茶
采用大叶种茶树的鲜叶加工制成的条形红茶产品。
4.2.2.2中小叶种工夫红茶
采用中小叶种茶树的鲜叶加工制成的条形红茶产品。
4.3黄茶YellowTea
以茶树的芽、叶、嫩茎为原料,经杀青、揉捻、闷黄、干燥等生产工艺制成的产品。
4.3.1以鲜叶原料和产品特性进行分类
4.3.1.1芽型
采用茶树的单芽或一芽一叶初展加工制成的产品。
4.3.1.2芽叶型
采用茶树的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加工制成的产品。
4.3.1.3大叶型
采用茶树的一芽多叶加工制成的产品。
4.4白茶WhiteTea
以茶树的芽、叶、嫩茎为原料,经萎凋、干燥等生产工艺制成的产品。
4.4.1以鲜叶原料和产品特性进行分类
4.4.1.1白毫银针
采用茶树的单芽或一芽一叶初展加工制成的产品。
4.4.1.2白牡丹
采用茶树的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加工制成的产品。
4.4.1.3贡眉
采用茶树的一芽二叶或多叶加工制成的产品。
4.5乌龙茶OolongTea
以茶树的芽、叶、嫩茎为原料,经萎凋、摇青、杀青、揉捻、干燥等特定工艺制成的产品。
4.5.1以生产地域、茶树品种和产品特性分类
4.5.1.1闽南乌龙茶
采用福建闽南地区的特定茶树品种、经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的颗粒形产品。
4.5.1.2闽北乌龙茶
采用福建闽北地区的特定茶树品种、经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的条形产品。
4.5.1.3广东乌龙茶
采用广东潮州、梅州地区的特定品种、经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的条形产品。
4.5.1.4台式(湾)乌龙茶
采用台湾地区的特定品种、或以福建地区的特定品种、经台湾传统加工工艺制成的(小)颗粒形产品。
4.5.2以茶树品种和产品特性分类
4.5.2.1铁观音
采用铁观音茶树品种的芽叶、经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的颗粒形产品。
4.5.2.2黄金桂
采用黄金桂茶树品种的芽叶、经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的颗粒形产品。
4.5.2.3色种
采用色种等茶树品种的芽叶、经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的产品。
4.5.2.3大红袍
采用大红袍茶树品种的芽叶、经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的产品。
4.5.2.4肉桂
采用肉桂茶树品种的芽叶、经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的产品。
4.5.2.5水仙
采用水仙茶树品种的芽叶、经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的产品。
4.5.2.6单枞
采用单枞的茶树品种的芽叶、经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的产品。
4.6黑茶DarkTea
以茶树的芽、叶、嫩茎为原料,经杀青、揉捻、渥堆、干燥等生产工艺制成的产品。
4.6.1以生产地域和产品特性分类
4.6.1.1湖南黑茶
湖南地区的茶树鲜叶经杀青、初揉、渥堆、复揉、干燥等工序而制成的产品。
4.6.1.2四川黑茶
四川地区的茶树鲜叶经杀青、揉捻、渥堆、干燥等工序而制成的产品。
4.6.1.3广西黑茶
广西地区的茶树鲜叶经杀青、揉捻、渥堆、干燥等工序而制成的产品。
4.6.1.4普洱茶
云南滇西南地区的大叶种茶树鲜叶经杀青、揉捻、日晒、渥堆、干燥等工序而制成的产品。
4.7花茶FlowerTea
以茶叶为原料,经整型、加香花窨制等生产工艺制成的产品。
4.7.1以生产工艺和产品特性分类
4.7.1.1茉莉花茶
采用绿茶为原料,经加工成级型坯后,由茉莉鲜花窨制(含白兰鲜花打底)而成的产品。
4.7.1.2白兰花茶
采用绿茶为原料,经加工成级型坯后,由白兰鲜花窨制而成的产品。
4.7.1.3珠兰花茶
采用绿茶为原料,经加工成级型坯后,由珠兰鲜花窨制而成的产品。
4.7.1.4桂花茶
采用绿茶为原料,经加工成级型坯后,由桂花鲜花窨制而成的产品。
4.7.1.5玫瑰花茶
采用红茶为原料,经加工成级型坯后,由玫瑰鲜花窨制而成的产品。
4.8紧压茶BrickTea
以茶叶为原料,经筛分拼配、汽蒸(渥堆)、压制成型等特定工艺制成的产品。
4.8.1以加工特点及产品特性分类
4.8.1.1黑砖茶
采用黑毛茶为主要原料,经筛分、拼配、蒸汽沤堆、压制定型、干燥等特定工艺制成的产品。
4.8.1.2花砖茶
采用黑毛茶为主要原料,经筛分、拼配、蒸汽沤堆、压制定型、干燥等特定工艺制成的产品。
4.8.1.3茯砖茶
采用黑毛茶为主要原料,经筛分、拼配、蒸汽沤堆、压制定型、干燥等特定工艺制成的产品。
4.8.1.4沱茶
采用晒青毛茶为主要原料,经筛分、拼配、蒸汽压制定型、干燥等特定工艺制成的产品。
4.8.1.5紧茶
采用晒青毛茶为主要原料,经筛分、渥堆、拼配、蒸汽压制定型、干燥等特定工艺制成的产品。
4.8.1.6七子饼茶
采用晒青毛茶为主要原料,经筛分、渥堆(或不渥堆)、拼配、蒸汽压制定型、干燥等特定工艺制成的产品。
4.8.1.7康砖茶
采用川南边茶为主要原料,经筛分、渥堆、拼配、蒸汽压制定型、干燥等特定工艺制成的产品。
4.8.1.8金尖茶
采用川南边茶为主要原料,经筛分、渥堆、拼配、蒸汽压制定型、干燥等特定工艺制成的产品。
4.8.1.9青砖茶
采用老青茶为主要原料,经筛分、拼配、蒸汽压制定型、干燥等特定工艺制成的产品。
4.8.1.10米砖茶
采用红茶的碎末茶为主要原料,经蒸汽压制定型、干燥等特定工艺制成的产品。
4.9袋泡茶Teabag
以茶叶为原料,经加工形成一定的规格后,用过滤材料包装而成的产品。
4.9.1以产品特性分类
4.9.1.1袋泡绿茶
采用绿茶为原料,经特定的过滤材料包装而成的产品。
4.9.1.2袋泡红茶
采用红茶为原料,经特定的过滤材料包装而成的产品。
4.9.1.3袋泡乌龙茶
采用乌龙茶为原料,经特定的过滤材料包装而成的产品。
4.9.1.4袋泡花茶
采用花茶为原料,经特定的过滤材料包装而成的产品。
4.9.1.5袋泡黑茶
采用黑茶为原料,经特定的过滤材料包装而成的产品。
4.9.1.6袋泡白茶
采用白茶为原料,经特定的过滤材料包装而成的产品。
4.9.1.7袋泡黄茶
采用黄茶为原料,经特定的过滤材料包装而成的产品。
4.10粉茶DustTea
采用茶叶为原料,经特定工艺加工形成一定粉末细度的产品。
4.10.1以产品特性分类
4.10.1.1抹茶
采用一定品种和规格的蒸青绿茶,经特定设备和工艺研磨制成的具有一定粉末细度的产品。
4.10.1.2茶粉
采用茶叶为原料,经特定设备和工艺研磨制成的具有一定粉末细度的产品。
4.11其他Other
本标准依据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编制。
本标准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安徽农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翁昆、席兴军、宛晓春、赵玉香、李立祥、黄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