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枝词郑文宝(柳枝词郑文宝书法作品)

admin 2023-12-09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本文目录一览:

柳枝词原文_翻译及赏析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宋代·郑文宝《柳枝词》 柳枝词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古诗三百首 , 柳树 , 送别友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那高高的画船,系在春水边,一动不动。它在等谁?喔,是外出的游子,喝着别离的酒,情意正浓。

游子惜别,画船可不管;无论是烟波浩荡,无论是风吹雨打,它总是带着满船离愁别恨,驶向江南。

赏析

该诗首句是说一只漂亮的画船系在岸边的柳树上,表现的是一个“等”字。“亭亭”多用来形容姑娘之苗条、靓丽,作者却用来描写船,可见作者的构思不同一般。“系”的后面省略了宾语,与刘禹锡的“只有垂杨绾别离”手法相同,且暗切题意,手法不同凡响。“春潭”化用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用笔老到,布局精巧。该句中没有正面写柳,但“系”字和诗题相照应,已暗示了所系之处。古代有折柳赠别的风俗,因为“柳”谐“留”音,寓有惜别之意,因此,首联所展示的系舟杨柳岸的画面,恰是一幅春江送别图。

次句以“直待”接续,回答了等的对象:行人,也就是将要离开家乡的人。在船将发未发之际,送行者和行人依依话别,做最后一刻的流连。珍重彼此的友谊,珍重这别离的时刻,送行的人殷勤劝酒,“直到行人酒半酣”,这里含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意思。同时御陪也表明,行人所以喝得半醉,一来是朋友情重,二来是为了排遣离忧。作者在上一句“亭亭画舸”停在水中这一特写背景下,创立了似乎是游春的场面,而下亏扒句转入离别,出现心理的反差,离别的黯然销魂的意况隐现在句中。这两句语言很含蓄,意思却很明白。这里不说人有情而怨别,却怪画船无情,无理而妙。

三四句作者直写离别。第三句在首句“点染的画船上做文章,说不管烟波浩渺,不管风风雨雨,行人终将离去,画船带走的只是离愁别恨。包含了送行者相留不住的怨情,也表现了行人欲留不能,不得不走的无奈,像是友人对行者的埋怨,又像是行者的自怨自艾,写得情意盎然。

末句将抽象的离恨,化为有形体、有重量的东西,使人分外感到离恨的深刻沉重,意象非常新奇。作者不写船带走行人,也不写行人的离恨,而是说船带走的是离恨,多了一层转折,加深了意境。同时把离愁悲恨这一抽象的情态想像成实在的物质,可以放在船上运走,就更为奇妙。此诗在新巧上做文章。作者把离愁别恨变成有分量的东西,可用船来载,在“愁”的分量上做文章,更加深切地表现了心中的凄苦,为人所称道。这一手法为后代诗人借鉴。好的比喻,好的意境,是不怕重复的。

创作背景 北宋开宝八年(975)宋灭南唐后,郑文宝仍被宋朝廷录用,被任命广文馆生。为此诗乃作者宦途中所作,抒写诗人在运河之上、隋堤之畔的客舟之中的一段离情别恨。郑文宝(953~1013)字仲贤,一字伯玉,汀洲宁化(今属福建)人,郑彦华子。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师事徐铉,仕南唐为校书郎,历官陕西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善篆书,工琴,以诗名世,风格清丽柔婉,所作多警句,为欧阳修、司马光所称赏。著有《江表志》、《南唐近事》等。

郑文宝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宋代·欧阳修《画眉鸟》

画眉鸟

宋代 : 欧阳修

古诗三百首 , 写鸟 , 寓人早教古诗100首死去元知万事销拆昌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宋代·陆游《示儿》

示儿

宋代 : 陆游

古诗三百首 , 爱国 , 忧国忧民早教古诗100首可惜庭中树,移根逐汉臣。只为来时晚,花开不及春。——唐代·孔绍安《侍宴咏石榴》

侍宴咏石榴

可惜庭中树,移根逐汉臣。

只为来时晚,花开不及春。 古诗三百首咏物

《柳枝词》(郑文宝)诗篇全文翻译

柳枝词

郑文宝

系列:古诗三百首

柳枝词

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鉴赏

这首《柳枝词》,明代杨慎、胡应麟誉之为神品。它有三妙。

一、故地重游,怀念故人之意欲说还休,尽于言外传之,是此诗的含蓄之妙。首句描绘一曲清江、千条碧柳的清丽景象。「清」一作「春」,两字音韵相近,而杨柳依依之景自含「春」意,「清」字更能写出水色澄碧,故作「清」字较好。「一曲」犹一湾。江流曲折,两岸杨柳沿江迤逦展开,著一「曲」字则画面生动有致。旧诗写杨柳多暗关别离,而清江又是水路,因而首句已展现一个典型的离别环境。次句撇景入事,点明过去的某个时间(二十年前)和地点(旧板桥),暗示出曾经发生过的一桩旧事。「旧」字不但见年深岁久,而且兼有「故」字意味,略寓风景不殊人事已非的感慨。前两句从眼前景进入回忆,引导读者在遥远的时间上展开联想。第三句只浅浅道出事实,但由于读者事先已有所猜测,有所期待,因而能用积极的想像丰富诗句的内涵,似乎看到这样一幅生动画面:杨柳岸边兰舟催发,送者与行者相随步过首旦誉板桥,执手无语,充满依依惜别之情。末句「恨」字略见用意,「到今朝」三者段字倒装句末,意味深长。与「二十年前」照应,可见断绝消息之久,当然抱恨了。只说「恨」对方杳无音信,却流露出望穿秋水的无限情思。此诗首句写景,二句点时地,三四道事实,而怀思故人之情欲说还休,「悲莫悲兮生别离」的深沉幽怨,尽于言外传之,真挚感人。可谓「用意十分,下语三分」,极尽含蓄之妙。

二、运用倒叙手法,首尾相衔,开阖尽变,是此诗的章法之妙。它与《题都城南庄》(崔护)主题相近,都用倒叙手法。崔诗从「今日此门中」忆「去年」情事,此诗则由清江碧柳忆「二十年前」之事,这样开篇就能引人入胜。不过,崔诗以上下联划分自然段落,安排「昔──今」两个场面,好比两幕剧。而此诗首尾写今,中二句写昔,章法为「今──昔──今」,婉曲回环,与崔诗异趣。此诗篇法圆紧,可谓曲尽其妙。

三、白居易有《板桥路》云:「梁苑城西二十里,一渠春水柳千条。若为此路今重过,十五年前旧板桥。曾共玉颜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唐代歌曲常有节取长篇古诗入乐的情况,此《杨柳曲》可能系刘禹锡改友人之作付乐妓演唱。然此诗就《板桥路》删削二句,便觉精采动人,颇见剪裁之妙。诗歌对精炼有特殊要求,往往「长篇约为短章,涵蓄有味;短章化为大篇,敷衍露骨」(明谢榛《四溟诗话》)。《板桥路》前四句写故地重游,语多累赘。「梁苑」句指实地名,然而诗不同于游记,其中的指称、地名不必坐实。篇中既有「旧板桥」,又有「曾共玉颜桥上别」,则「此路今重过」的意思已显见,所以「若为」句就嫌重复迟慎。删此两句构成入手即倒叙的章法,改以写景起句,不但构思精巧而且用语精炼。《柳枝词》词约义丰,结构严谨,比起《板桥路》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刘禹锡的绝句素有「小诗之圣证」(王夫之)之誉,《柳枝词》虽据白居易原作改编,也表现出他的艺术匠心。

《柳枝词·郑文宝》原文与赏析

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寒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这是一首“情致深婉”的抒情小诗。文学史上写别情的名句,象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大都通过喻体,使离愁别绪具体化。这首七绝却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变化出新。诗人将画舸作为寄托离情别绪的整体形象,贯穿全诗,不断变换角度,赋予它以丰富复杂的情感内涵,写法新颖别致,反映出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

首句的“画舸”是装饰得很精美亮雹尺的小船; “亭亭”,高高耸立的样子。寒潭水满,船儿被高高托起,为下文“肆尺烟波”、“风雨”张目。一个“系”字,暗扣题意,指船儿系在春潭岸边的“柳枝”上。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惯,刘禹锡说: “长安陌上无穷树,只有垂杨绾别离。”柳枝系着画舸,也系着离人的心。这样曲折地暗示别情,的确见出深婉之致。这句,诗人是从岸上深情地注视这只正酝酿着离别的画舸,第二句就变换角度,转而描写船舱里面:惜别的人们正各举离觞,可是酒到半酣,兴犹未尽,惜别的话没有说完,船儿就要启航了。句中“直到”,一作“只向”,一作“只待”。作“只待”似乎更饶情致,把“画舸”写活了。它早已不安地等待着,不许离人兴尽,急着执行自己的使命。同下文的“不管”勾连,全诗更显得一气流注。

这首诗的新颖别致,尤其表现在三、四两句: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第一,明明是诗人伫立岸边,目送行舟,“离愁渐远渐无穷”,却不直说,而无端埋怨画舸。前人论诗,有所谓“无理而妙”,“写情能到真处好,能到痴处亦好”,此即其例。第二,由船之载物产生联想,把离情对象化,似乎它是可载之物,行者的情,住者的情,都堆积在画舸上,使人觉得这离恨有很重的分量,增添了抒情的效果。第三,“烟波”、“风雨”,情中点景,一石双鸟。一方面是说当此烟波浩渺、风雨如晦之际,人们更不忍分别,然而画舸却如此无情,“不管”这些,只顾前行,使对画舸的埋怨更具情致;一方面是画舸渐行渐远,融入烟敬高波风雨之中,似乎诗人的离恨也无边无际,充斥整个宇宙江天,使诗的意境更加深远。正是由于诗人将这种复杂而又丰富的情感内涵赋予了他笔下的画舸,并围绕它烘托出一个情感氛围,因而使得画舸和自然景观构成一个整体意境,获得了独特的审美价值。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廿四引《蔡宽夫诗话》云: “尝有人客舍壁间见此诗,莫知谁作,或云郑兵部仲贤也,然集中无有。好事者或填入乐府。”可见当时已广泛传唱。后周邦彦把这首诗改成了《尉迟杯》词:“无情画舸,都不管、烟波隔前浦。等行人醉拥重衾,载得离恨归去。”李清照有“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词)句;王实甫“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西厢记》)句。可能都受到这首诗不同程度的影响。

古今柳词,惟郑文宝一篇有余意也。……终篇了不道柳,惟一“系”字是工夫,学者思之。( [宋]何汶《竹庄诗话》引《诗事》)

诗意大抵出侧面。郑仲贤《送别》云: “亭亭画舸系春潭,只待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人自别离,却怨画舸。义山忆往事而怨锦瑟亦然。文出正面,诗出侧面,其道果然。(吴乔《围炉诗话》卷三)

此诗首句一顿,下三句连作一气说,体格独别。唐人中惟太白“越王勾践破吴归”一首,前三句一气连说,末句一扫而空之。此诗异曲同工,善于变化。(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一)

相关文章

茶文化手抄报制作方法有哪些?

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人的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手抄报是一种介绍茶文化的手工制作作品,...

茶叶问答 2024-04-30 阅读3 评论0
网站地图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