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天台山云雾茶的竞争优势
- 2、天台山云雾茶的历史传说
- 3、什么是华顶云雾茶?
天台山云雾茶的竞争优势
1.天台山云雾茶为浙江省优质名茶,并于2010年成功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已成为陪宴区域公共品牌,据有关评价机构评价,天台山云雾茶品牌价值为5.3亿元,在全省位居前10名。
2.2010年天台山云雾茶加工工艺被列为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天台被授予“中国名茶之乡”与“中国茶文化之乡”,天台山云雾茶同时被授予“中华文化名茶”,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
3.高山出好茶,我县近10万亩茶园全部分布在海拔400米以上的高山上,茶叶自然品质十分优异,具典型高山云雾茶特色,同样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
4.茶文化资源独树一帜,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资深茶文化专家姚国坤、程启坤曾指出:“天台山是中国乃至东亚茶人心目中的茶文化圣地”“天台山是‘饮茶养生’术的重要发源备乱散地”,而原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刘枫则说:“形成一条从古老的天台山经古越国都绍兴到古明州(宁波)出海东渡的茶叶“海上之路”,天台山传播的茶种不仅成就了世界级的名茶‘西湖龙井’,更成为日本、韩国茶叶栽培及茶道文化的源头仿氏。”
5.但上述这些资源优势并没有成为产业发展的加速器,自然与文化两大资源优势只停留在自吹自喜上,没有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也没有一家真正以经营茶叶为主的龙头企业,现有茶企业,从总体上来看,都是以经营特产为主,茶叶只是其中一个产品而已,我县年产2000余吨的茶叶三分之二以上要通过新昌人和新昌市场销出去,这是我们最大的困惑。
天台山云雾茶的历史传说
天台山区,山高多雾,种茶历史悠久.据《天台山全志》记载,早在东汉末年,高道“葛玄植茶之圃已上华顶山”。
南朝陈高僧智者大师居华顶、天封,戒酒坐禅,钦茶驵睡。
其徒智藏献茶,为隋炀帝治疾。
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著录: “生赤城者与歙同”, “石桥诸山亦产茶,味清甘,不让他郡”。
天台山云雾茶随佛教东传。
公元804年,日僧最澄来天台山拜师学法,回国时带去茶籽,播种在比睿山,人称“日吉茶园”。
南宋时,荣西二度来山,被誉为“佛天雨露'、 “帝苑仙浆”的云雾茶的种、制方法再度东传。
荣西在《吃茶养生记》中写道: “登天台山,见青龙于石桥,拜罗汉于讲峰,供茶汤现奇,感异蠢亮锋花于盏中”,“茶是养生之仙药,延年键槐益寿之妙术”。
他积极宣传、推广种茶和吃茶,被誉为日本的陆羽。
悠久的植茶历史
天台山是我国自古以来就最为著名的产茶区之一,在中国茶叶、茶文化的发展史上,写有浓重的一笔。
“丹丘羽人轻玉食,采茶饮之生羽翼。”(唐释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天台山种茶最早始于神话传说,西晋王浮《神异记》中记有:虞洪入天台瀑布山遇丹丘子赠以大茗的故事。
而有文字可考的记载则可上溯到东汉末年,道士葛玄“植茶之圃已上华顶”,距今已有1700余年,这是浙江有文字记载最早人工种茶之地,“葛仙茗圃”也就成为带晌浙江茶文化之源头。
至唐宋时期,茶树种植已遍布全县各地。
日本僧人圆珍(公元814—891年)在《行历抄》中记载天台山“云雾茶园,遍山皆有”。
茶圣陆羽曾亲至天台山考察,在其所著的《茶经》中载:“台州丰县生赤城者,与歙州同。”
宋《赤城志》载,桑庄《茹芝续谱》云:天台茶有三品,紫凝为上,魏岭次之,小溪又次之。
唐张又新《煎茶水记》称:天台瀑布山之水为天下最宜沏茶之第十七水,至今紫凝瀑布边的悬崖上仍留有“天下第十七水”摩崖石刻。
茶叶海上之路
天台山是中国茶叶、茶文化传往世界各地,尤其是东传日本、朝鲜半岛的发源地。
曾“形成一条从古老的天台山经古越国都绍兴到古明州(宁波)出海东渡的茶叶‘海上之路’,天台山传播的茶种不仅成就了世界级的名茶‘西湖龙井’,更成为日本、韩国茶叶栽培及茶道文化的源头。”(刘枫《浙江名茶处处香》)
早在南朝谢灵运引天台山茶种植于杭州灵隐香林洞一带,开杭州种茶之先声,最终形成了现今名贯四海的西湖龙井茶。
(《西湖全书》中的《西湖龙井茶》分册开篇就开章明义“西湖茶树天台来”)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唐朝时两国的友好交往和文化交流空前发展,据记载,从唐贞观四年(630年)到昭宗元年(849年),日本派出的遣唐使团达19次之多,许多僧人也随之入唐求法。
贞元二十年(804年)日本僧人最澄入唐求法至天台山国清寺,师从道邃和行满,次年回国时,带去天台山茶叶与茶籽,种在近江(滋贺县)比睿山东麓日吉神社的旁边,成为日本最古老的茶园。
如今日吉神社附近的池上茶园内还矗立着一块高大的《日吉茶园之碑》,记载了最澄在天台山携回茶种辟园种植的历史,这也是中国茶种传往国外的最早文献记载。
与最澄同年入唐的日本另一位高僧空海,先在长安青龙寺从惠果学法,公元806年从长安来到天台山国清寺继续学法,回国时同样带回天台山茶籽分种日本各地,大唐饮茶之风和茶文化从此扎根日本。
万年寺,位于天台山万年山,曾名列中国佛教禅宗五山十刹之一,在天台山茶与茶文化东传日本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荣西禅师第二次来华至天台山万年寺师事万年寺虚庵怀敝,留居二年五个月,其间,荣西深入万年山、石梁一带茶区,了解种茶、制茶技术和煮茶泡茶方法、茶道文化及其功效。
绍熙二年(1191年)荣西回国时,带去大量天台山茶种,一路将茶籽分种于平户、肥前、博多等地,荣西还将茶籽送给京都栂尾高山寺明惠上人,明惠将其种植在寺旁。
日本建久三年,荣西用汉文写就被誉为日本“茶经”的《吃茶养生记》一书,大力提倡饮茶养生,被后人誉为日本“茶圣”,并奠定了现今日本茶道。
如今日本平户市木引街富春庵旁立有“荣西禅师遗迹之茶园”,京都拇尾高山寺立有“日本最古之茶园”碑。
端平二年(1235),日僧圆尔辨圆入宋求法,登天台山寻根访祖,亦带回天台山茶籽,播于日本静冈,成为现今日本最大的茶叶产区,年产茶叶总量占全日本茶叶总产量的一半左右。
据韩国最早历史文献《三国史记》(1145)卷十《新罗本记》记载:新罗兴德王三年(828),唐文宗召见遣唐使金大廉于麟德殿,并赠予天台山茶种籽,金大廉带回茶种籽,始植于韩国全罗南道地理山(今智异山),其地立有“茶始培地”之碑。
1999年浙江大学茶学系韩国留学生李恩京以《中国天台山和韩国智异山茶树比较形态学的研究》为题,经三年研究,最后得出韩国智异山茶树原于天台山的结论。
自1978年12月,《人民中国》杂志第十二期发表了特辑文章——《茶的东传和荣西和尚》,记述了八百多年前日本荣西禅师两度入华到天台山求法,并将天台山茶种和饮茶习俗传至日本的史实,高度赞扬了他为中日两国间的友好交往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以来,日本、韩国每年均有各界人士前来天台山寻找茶祖与茶道之源。
1988年3月,日本静冈电视台为庆祝建台20周年和缅怀最澄、荣西、圆尔辨圆等人将天台山茶种带去日本的功绩,专程来天台山拍摄电视专题片《茶叶之路》;2002年日本茶道里千家谈交会福冈支部新青年联络会在国清寺七佛塔旁栽植“御奉茶纪念”茶园。
天台山云雾茶已成为中日、中韩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象征。
什么是华顶云雾茶?
天台华顶云雾茶,又称“天厅贺银台山云雾茶”、“华顶茶”,产于天台山主峰华顶。距县城25公里,海拔1080米,常年平均气温12℃左右。古诗有:“三伏暑天如寒秋,四季云雾泛浪头”的描述。登顶峰拜经台,俯视山川,峰峦起伏,浮云翻滚,犹如置身天际。此地深谷幽邃,古木参天,终年云雾缭绕,遍地生长箬竹、箭竹、娑罗树。台云雾茶产于浙江省的天台山诸峰,以最高峰华顶所产为最佳,故又名华顶云雾、华顶茶。 天台云雾茶树大都种植于海拔800~900米山处。茶区气候夏凉冬寒,常年平均气温为12.2℃,四季浓雾笼罩,冬季经常积雪,年降水量1900毫米,茶地终年保持湿润。山地为砂质壤土,土层深厚肥沃,茶农多选拍宽有利地形,零星分散栽植,周围种以其他树木,形成挡风、防寒的天然屏障,阻止高山大风寒冷的威胁。由于山中气温较低,萌芽迟缓,于小满后始行采摘一芽二叶初展。为保证该茶特色,只采春茶。原属炒青绿茶,手工操作,现改为半炒半烘,以炒为主,仍以手工方法制作,经鲜叶摊放,高温杀青,煽热摊凉,轻加搓揉,初烘失水,煽热摊凉,入锅炒制,低温辉焙,稍凉装箱等工序制成。冲泡3次尤有余香,扮宴充分显示高山云雾茶的天然特色,被列为绿茶中的珍品。华顶云雾茶,外形细紧弯曲,芽毫壮实显露,色泽绿翠有神,香气请高,滋味鲜醇,产于佛教胜地天台山诸山峰,尤以最高峰华顶所产为最著名,向有“雾浮华顶托彩霞,归云洞口茗奇佳”的赞誉。 华顶峰离天台县城25公里,海拔为l098米,终年云雾漂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