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茶人与天地合德)

admin 2024-03-14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本文目录一览:

什么是茶人?是喝茶的人吗?

一、关于茶人

茶人,原是指直接从事茶叶采制生产的人,继而又发展为从事茶叶产制贸易教育科研事业的人。“茶人”两字,最早见之于唐代诗人皮日休、陆龟蒙《茶中杂咏》诗中。随着社会的发展,茶的传播和茶文化的弘扬,茶人队伍不断扩展,茶人的内涵也在扩大。茶人的概念在更新。从狭义和广义的不同层面来划分,茶人似乎可分为三个层次:

1、专事茶业的人,包括专门从事茶叶栽培、采制、审评、检验、生产、流通、教育、科研人员;

2、与茶业相关的人,包括茶叶器具的研制,茶叶医疗保健科研,以及从事茶文化宣传和艺术创作的人;

3、爱茶人,包括广大的饮茶人和热爱茶叶的人们。现在,全世界有50多个国家产茶,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30亿人口喜欢饮茶,以茶为媒介,已跨越了国家、地区、民族、文化、政治、宗教信仰的界限,使天下茶人遍布海内外,超过全球人口的半数。

二、不同观点

1、以茶喻人,造福人类

持这个观点的茶人认为,“默默地无私奉献,为人类造福”是“茶人精神”的朴素表达。它是从茶树风格、茶叶品性引申过来。茶树,不论生长的环境如何,如高山、坡地、深谷僻野,从不计较土质厚薄,也不怕酷暑严寒,总是坚持植根大地,四季常青、绿化大地、净化空气。

春回大地时她尽情抽发新芽、任人采用,采了又发,常核庆困采不败,周而复始地默默地为人类作出无私奉献,直到生命尽头,茶给世界带来清新,给人带来健康。以茶喻人,以茶树为榜样的茶人,应具有这种博大胸怀,无私奉献精神。

2、以茶言志,淡泊名利

以茶言志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最著名的要数《三国演义》里孔明茅庐上的茶联“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王禹偁《茶园十二韵》“沃心同直谏,苦口类嘉言”。借茶寓意,以直言规劝,用善意忠告,使他人改变不合时势、法度、情理的主张和做法。韦应物《喜园中茶生》“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通过赞美大自然造化的洁性、灵味的茶树,隐喻自己是一个洁身自好、钟灵毓秀的人才。皮日休《茶人》“语气为茶荈,衣香是烟雾”,描写了从事茶叶生产的人说话带有茶的气息,衣着带有原野的清新。皮光业诗句“未见甘心氏,先迎苦口师”,把茶比作苦口的良药,称作苦口婆心的良师益友。姬翼《一剪梅》“云水乡中即是家,性耽丘壑,志傲烟霞”,赞美茶深爱山岭丘壑,不恋繁华都市,改念身居山野,而志却在烟云彩霞之上。

苏轼为茶立《叶嘉传》,妙笔生花,意趣高远,刻画了茶“志图挺立、资质刚劲、风味淡泊、清白可爱”的伟岸人格,颂扬了茶“养高不仕”、淡泊名利、崇尚自然、拯救人间困苦的差埋优良品德,赞扬了茶竭力许国、不为生计的高尚志向。

3、以茶喻理,直入人心

著名的白族三道茶,“一苦二甘三回味”,分别比喻了为人要先苦后甜再回味的道理。

4、茶禅一味,无味至味

茶禅一味,茶中有禅味,禅中有茶味。无心之茶,无味至味

历史上著名的茶人有哪些

茶人,原是指直接从事茶叶采制生迟亏磨产的人,继而又发展为从事茶叶产制贸易教育科研事业的人。“茶人”两字,最早见之于唐代诗人皮日休、陆龟蒙《茶中杂咏》诗中。随着社会的发展,茶的传播和茶文化的弘扬,茶人队伍不断扩展,茶人的内涵也在扩大。

汉唐茶人

王 褒、左 思、杜 育、王 蒙、王 肃释、皎然、陆 羽、常伯熊、裴 汶、刘禹锡、白居易、李 约、卢 仝 、温庭筠、皮日休、陆龟蒙、 释齐己 。

宋元茶人

丁渭、 叶清臣 、文彦博、 梅尧臣 、欧阳修、 范仲淹、 蔡襄 、曾几 、苏轼空闭 、苏辙、耶律楚材、 黄庭坚、 赵佶 、陆游、 杨万里、 马钰、 周必大、 萨都剌、 倪瓒。

明清茶人

朱权、 文征明 、钱椿年 、顾元庆 、徐献忠、田艺蘅、张源 、许次纾 、屠隆 、屠本畯、 罗廪、 闻龙 、龙膺、徐勃、 陈继儒 、文震亨、 张大复、 高濂 、周高起、释超全 、李渔 、杜睿 、冒辟疆 、冯可宾、 查慎行 、袁枚 、乾隆 、汪士慎 、郑板桥 、施闰章。

现代茶人

吴觉农、柯永涛、王泽农 、陈椽、陈学、庄晚芳 、张天福、 王镇恒 、詹罗九、 童启庆、 程启坤、 姚国坤 、朱自振、刘勤晋、阮浩耕、陈文华、余悦 、滕军 、蔡荣章、 范增平 、罗庆江、 施兆鹏 、曹席宾、徐金华、吴码斗赜宇(墩台茶人)、王顺明、

外国茶人

忠谈禅师 、崔致远 、李奎报 、郑梦周、 丁若镛 、金正喜 、崔圭用、 朴权钦、 荣西禅师 、村田珠光、 武野绍鸥、 千利休 、古田织部、 千宗旦、 小崛远州 、片桐石洲、 井伊贺弼、 隐元禅师、 卖炭翁 、大枝流芳 、上田秋成、 木村蒹葭堂、 赖山阳 、青木木米 、小川可进 、田中鹤翁、 千宗室 、丹下明月 。

茶人三部曲的人物关系

1、小茶:杭天醉的侍妾。生子杭嘉和,杭嘉乔,杭嘉草。

2、杭得放:爱谢爱光,后因躲避追捕和谢爱光双双坠崖。

3、杭九斋:最早出场的杭家的人,忘忧茶庄的杭老板的枣让独子。

4、林忘忧:归隐山林,终身斗册不娶。

5、方西冷:后改嫁李飞黄,生子李方越。

6、杭嘉平:娶妻羽田叶子,生子杭汉。后娶妻黄娜,生女黄蕉风。

7、李方越:父亲李飞黄乃汉奸,后认杭嘉和为义父,改名为杭方越,娶妻不详,生子杭窑。

8、林藕初:杭九斋的妻子。

9、杭忆:娶妻那楚卿,生子杭得茶。

10、杭汉:娶妻黄蕉风,生子杭得放、杭迎霜。

11、杭盼:曾有日本人小掘一郎对其钟情,终身不嫁。

12、杭嘉乔:汉奸,无妻无子。

13、杭嘉草:嫁与林生,生子林忘忧。

14、杭寄草:嫁与罗力,生子杭布朗。

15、杭天醉:杭九斋的独子。

16、沈绿爱:杭天醉的妻子。生子杭嘉平,杭寄草。

17、杭嘉和:娶妻方西冷,生子杭忆、杭盼。后娶妻羽田叶子。

18、杭布朗:曾钟情谢爱光,后成全侄子杭得放和谢爱光,未曾娶妻。

19、杭得茶:唉白夜,但时代阴差阳错,未曾娶妻白夜,抚养白夜的女儿杭夜生。后嫁与杭方越之子杭窑。

扩展资料:

故事梗概:

《茶人三部曲》以绿茶之都杭州的忘忧茶庄主人杭九斋家族四代人起伏跌宕的命运变化为主线,塑造了吴茶清、杭天醉、杭嘉和、赵寄客、沈绿爱等各具不同社会意义和艺术光彩的人物形象。

展现了在忧患深重的人生道路上坚忍负重、荡污涤垢、流血牺牲仍挣扎前行的杭州茶人的气质和风神,寄寓着中华民族求生存、求发展的坚毅精神和酷爱自由、向往光明的理想倾向。

茶的青烟、血的蒸气、心的碰撞、爱的纠缠,在作者清丽柔婉而劲力内敛的笔下交织;世纪风云、杭城史影、茶业兴衰、茶人情致,相互映带,熔于一炉,显示了作者在当前尤为难得的严谨明达的史识和大规模描写社会现象的腕力。

故事发生在绿茶之都的杭州,忘忧茶庄的传人杭九斋是清末江南的一位茶商,风流儒雅,却不好理财治业,最终死在烟花女子的烟榻上。杭天醉所生的三子二女,经历的是一个更加广阔的时代,他们以各种身份和不同方式参与了华茶的兴衰起落的全过程。

其间,民族,家族及其个人命运,错综复杂,跌宕起伏,茶庄兴衰又和百年来华茶的兴衰紧密相联,小说因此勾画出一部近、现代史上的中国茶人的命运长卷。

参考资料来空岩宏源:百度百科-茶人三部曲

何为茶人?

“茶人”一词,历史上最早出现于唐代,单指从事茶叶采制生产的人嫌凳,后来也将从事茶叶贸易和科研的人统称为茶人。

现代茶人分为三个类型:①专业从事茶叶生产和研究的人。包括种植、采制、检验、生产、流通、科研等人员。②和茶弯丛业相关的人。包括茶叶器具的研制、茶叶医疗保健、茶文化宣埋者樱传、茶艺表演者等。③爱茶的人。包括喜爱饮茶的人、喜爱茶叶的人等。

古往今来的很多茶人,他们或精于茶学,或专于制茶,或单喜爱饮茶,为茶文化的发展提供着源源动力。

茶人和一是什么意思

1、“茶人合冲唤核一”

人有万象,茶有千面.茶可以分几种,人也是如链州此,这是由品质决定的.茶在杯中,香气四溢,看上去平淡无奇,但要分辨其优劣,还得用心去品.正如三毛所说:“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散掘爱情,第三道淡如微风.”如果以此标准来衡量人,滋味又岂止三道?

品茶如同交友,只有慢慢地品味,才能品出茶的清香,才能品出感觉,才能品出默契,才能品出友情.品茶亦如同品自己,品茶的过程亦能品出你的人格、你的风度、你的雅量.

文化的概念并无定论,茶虽然是物质的,但不论在哪里,只要与人接触,它就已经精神化了.一个茶艺馆的文化越深厚,茶的文化味道就越令人回味.在袅袅的茶香中,茶与人早已合为一体了.

茶人合一,我们的人生将得到升华.

2、“茶人”

茶人,原本有两个解释,一是精于茶道之人;二是采茶之人或者制茶之人.还应该宽泛些,因为何为茶道,茶究竟有没有必要上升到道的地步,历来都有不同看法,只要是爱茶惜茶的人,即使不够精于此道,都可以算作茶人.

相关文章

竹筒茶(竹筒茶叶罐)

竹筒茶是怎样制作的? 首先,选料。制作竹筒香茶的原料主要是优质的乌龙茶或绿茶。茶树品种要求叶片肥厚、芽头饱满,以保证茶叶的品质。在...

功效作用 2024-05-17 阅读1 评论0

滇红茶(滇红茶的泡法的正确方法)

滇红茶的分类 1、滇红茶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云南大叶种滇红茶:采用云南大叶种茶树的鲜叶制作而成,具有独特的香气和口感。滇红片茶:制作...

功效作用 2024-05-17 阅读1 评论0

伊朗藏红花(伊朗藏红花价格)

伊朗最好的藏红花品牌 1、第二家:同仁堂 同仁堂的藏红花产品的质量也非常优秀,主要产地是中国云南和西藏地区,也有自伊朗和西班牙等国...

功效作用 2024-05-17 阅读0 评论0

三跪九叩(三跪九叩是什么生肖?)

什么是“三跪九叩”,“二跪六叩”“一跪三叩” 1、一跪三叩 这一礼节表示的是跪下并叩头三次。2、三跪九叩 这一礼仪中,行礼者依次向...

功效作用 2024-05-17 阅读0 评论0
网站地图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