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菊(供菊花的功效与作用)

admin 2023-03-08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本文目录一览:

七律:供菊

步韵

齐眉举案问谁俦,玉叶青枝可共幽。

夜夜闲看天上月,年年细数枕边秋。

心驰绣阁逍遥梦,兴寄疏篱素景游。

最是浓愁无处散,丝丝雨下泪痕留。

原韵

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

隔座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

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红楼梦》38回菊花诗如何鉴赏?

《红楼梦》38回菊花诗鉴赏如下:

 忆菊

蘅芜君

(宝钗)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

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

【诗词鉴赏】

第三十八回写贾母领着众女眷在藕香树赏花饮酒吃螃蟹,欢乐非凡。

宝玉和众小姐们酒足蟹饱之后,诗兴大发,分题作了十二首咏菊诗,宝钗作了第一首。咏菊诗用韵与咏白海棠诗稍不同,即不限韵,各人可自由选

择韵脚。这一首用的是“四支”韵。 对这首诗,探春评价说:“到底要算荡芜君沉着,‘秋无迹’、‘梦有知

’,把个忆字烘染出来了。”确实,这是最精彩的两句。

咏菊诗,把菊花拟人化了。忆菊,其实是忆人。宝钗这首诗预示了她未来独居时的“闷思”、“断肠”的凄凉情绪。这样看,她所忆的人就是离家出走的宝玉了。因为诗只是朦胧地表达一种情绪,不好把每一句都座实,绝对肯定它暗示的就是什么。古人说“诗无达访”,就是这个意思。

访菊

怡红公子(宝玉)

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

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秋?

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

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拄杖头。

【诗词鉴赏】

咏菊诸诗是以诗的内容排顺序的。宝钗说:“起首是《忆菊》;忆之

不得,故访,第二是《访菊》;访之既得,便种,第三是《种菊》;种既 盛开,故相对而赏,第四是《对菊》;相对而兴有余,故折来供瓶为玩,

第五是《供菊》;既供而不吟,亦觉菊无彩色,第六便是《咏菊》;既入 词章,不可不供笔墨,第七便是《画菊》;既为菊如是碌碌,究竟不知菊

有何妙处,不禁有所问,第八便是《问菊》;菊如解语,使人狂喜不禁, 第九便是《簪菊》;如此人事虽尽,犹有菊之可咏者,《菊影》《菊梦》

二首续在第十第十一;末卷便以《残菊》总收前题之盛。这便是三秋的妙

景妙事都有了。”宝玉选作了第二、三首。《访菊》这首用的是“十一尤”韵。

种菊

怡红公子(宝玉)

携锄秋圃自移来,畔篱庭前故故栽。

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

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

泉溉泥封勤护惜,好知井径绝尘埃。

【诗词鉴赏】

这一首用的是“十灰”韵。

第五回书中,警幻仙子曾赞宝玉是闺阁中的良友,并且说他可为闺阁增光。这是说宝玉喜欢女孩子同那些玩弄女性的纨绔子弟不同,他尊重女性、关心女性、保护女性,无论是千金小姐还是小家碧玉,也不论是奴婢还是戏子,他都把她们当做和自己一样的人来平等对待。如果以花喻女孩子,那么这首诗吟诵的种菊、灌菊、护菊,就正表现了他对女孩子的态度

宝玉自己以为他的诗写出了“访菊”、“种菊”的情景,但也心服口服地承认不如林、薛、史诸人之诗。

对菊

枕霞旧友(湘云)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丝浅淡一丛深。

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数云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诗词鉴赏】

在十二首咏菊诗中,这一首被评为第五,属上乘之作。用的是“十二侵”韵。

史湘云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颇具男性气度。“科头”是不戴帽

子,只能是男人的形象;古代女孩子没有帽子,无所谓“科头”。但这是作诗,是遣兴取乐,诗人尽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是男人。湘云从小就喜爱男装,甚至有一次贾母竞把她误认成宝玉。第六十三回书中写道:“湘云素习憨戏异常,她也最喜武扮的,自己每每束蛮带,穿折袖。”在诗中,湘云以一个男性抒情主人公出现,正表现了她豪爽不羁的潇洒风度。

供菊

枕霞旧友

(湘云)

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

隔坐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

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诗词鉴赏】

供菊,是把菊花插在花瓶中作摆设来赏玩。这首被评为第六。用的是“十一尤”韵。

弹琴饮酒,赏菊吟诗,蔑视富贵,佯狂傲世,颇具陶潜一类名士的风

度。黛玉很欣赏湘云这首诗,她评论说:“据我看来,头一句好的是‘圃冷斜阳忆旧游’,这句背面傅粉。‘抛书人对一枝秋’已经妙绝,将供菊

说完,没处再说,故翻回来想到未折未供之先,意思深透。”所谓“背面傅粉”,就是用了倒插笔的手法,写完插瓶的菊花后再写原来在园中赏菊

的情景。这就扩大了诗的意境,丰富了吟咏的内容。

咏菊

潇湘妃子(黛玉)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运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诗词鉴赏】

黛玉“魁夺菊花诗”,她的三首咏菊诗是十二首咏菊诗之冠,而这一首又是三首之冠,被评为第一。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人美、花美、景美、情美、诗美,合诸美于两句诗中,构思新颖,造句巧妙,确实是精彩的咏菊诗

句。“满纸自怜题素怨”,写出了黛玉平素多愁多病,自怨自艾的情状; “片言谁解诉秋心”,道出了自己一怀情愫不被人理解的苦闷。最后把同

菊花关系最深的诗人陶渊明拉出来,歌咏菊花的亮节高风,也把自己高洁的品格暗示出来了。

画菊

蘅芜君(宝钗)

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

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

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诗词鉴赏】

宝钗这首被评为第七。用的是“七阳”韵。

从《画菊》这个题目说,这首诗写得很生动。“攒花染出几痕霜”、“跳脱秋生腕底香”等句,构思和造句都不落俗套。值得注意的是最后两句“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有“画饼充饥”之意。书作者似乎在这里暗喻宝钗同宝玉未来的夫妻关系有其名而无其实。

问菊

潇湘妃子(黛玉)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诗词鉴赏】

这一首被李纨评为第二。用的是“四支”韵。

在黛玉的三首咏菊诗中,写得新颖别致,并最能代表其个性的是这一首。轻俗傲世,花开独迟,道出了她清高孤傲,目下无尘的品格。“圃露庭霜”不就是《葬花辞》中说的“风刀霜剑”吗?荣府内种种恶浊的现象形成有形无形的刺激,使这个孤弱的少女整天陷于痛苦之中。“鸿归蛩病”

映衬出她苦闷仿徨的心情。对黛玉来说,举世可谈者只有宝玉一人,然而

碍于“礼教之大防”,何曾有痛痛快快地畅叙衷曲的时候?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这两句脍炙人口的名句,与其说是有趣的讯问,莫如说是愤懑的控拆。全诗除头联之外,领联、颈联、尾联全为问句,问得巧而且妙,正如湘云说:“真把个菊花问的无言可对

。”按理说,这一首应该评为咏菊诗中的第一,李纨却把它评为第二。本 来李纨自己也承认“不能作诗”,也就不必苛求了。

簪菊

蕉下客

(探春)

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

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

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诗词鉴赏】

簪菊,即把菊花插在头上。这一首被李纨评为第七。用的是“七阳”

韵。

探春才清志高,精明干练不减于男人,因此诗中“短鬃”、“葛巾”

等字样都是以男人自况。她对荣府内部的矛盾和腐败看得很清楚,但也束手无策,只好保持洁身自好的态度。她同乃兄宝玉最亲密,情趣相投。所谓“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正表明了她嫉视丑恶,不随风流俗的清高态度。

菊影

枕霞旧友(湘云)

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

窗隔疏灯描远近,篱筛破月锁玲珑。

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

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

【诗词鉴赏】

这是湘云的第三首咏菊诗,用的是“一冬”韵。

由爱菊花而爱及菊花的影子,极力描绘日光、灯光、月光下菊影的各

种形象,从现象上看,这同一般有闲文人吟风弄月的诗作也无不同。但曹雪芹让湘云咏出这样一首情调暗淡的诗,是有其用心的。“寒芳留照魂应

驻,霜印传神梦也空”,显然是暗示她未来凄凉的命运。

菊梦

潇湘妃子

(黛玉)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诗词鉴赏】

这一首被李纨评为第三。用的“八庚”韵。

诗题是《菊梦》,以拟人的手法写菊花的梦境,实际上是写黛玉自

己梦幻般的情思,带有明显的谶语的意味。“和云伴月”,已经有些不祥;“登仙”,则又是“死亡”的代词。“登仙非慕庄生蝶”,是说死去登上仙籍不是我所希望的;“忆旧还寻陶令盟”,等于说重结绎珠仙子和神瑛侍者的“木石前盟”才是自己真正的意愿。颈联、尾联四句透出一般凄凉颓败的气氛,对黛玉的结局又作了一次暗示。

残菊

蕉下客

(探春)

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

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

明岁秋风知相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诗词鉴赏】

这是十二首菊花诗的最后一首。用的是“四支”韵。

宝钗为十二首菊花诗排顺序时说:“……末卷便以《残菊》总收前题之盛。”这就说得很明白,“盛”要以“残”作结。大观园金钗有十二个

,菊花诗也恰好作了十二首,这不是偶然巧合,而是作者有意安排的。我 们虽不能把十二首菊花诗作十二首判词看待,但应该把咏菊诗的总体看成

是咏人——咏十二钗总的命运,最后是叶缺花残,万艳同悲,归到“薄命 司”去。 家要“一败涂地”,《残菊》就暗含着一败涂地时群芳的最后结局,也包

括她自己的结局。“万里寒云”正是她远嫁时的况味;“暂时分手莫相思 ”也可同“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的曲子对应起来

吃肥蟹,饮醇酩,赏艳菊,作佳诗,何等富贵风流!然而透出的气息却是如此凄凉惨淡。这是《红楼梦》常用的手法,也是作者的高明处 。

红楼梦诗词赏析——128.弹琴酌酒(5.供菊)

目录三

供菊(枕霞旧友)

 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

 隔坐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

 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注释]

1.供菊——将菊花插在瓶中,放在房间里供观赏。

2.喜堪俦——高兴菊花能作伴。

3.“几案”句——即 “婷婷点缀几案幽”。婷婷,指菊枝样子好看。幽,说因菊而环境显得幽雅。

4.“隔坐”句——即一座之隔而闻到菊花的香气。三径露,指菊,修辞说法(与下句“一枝秋”相对),用陶潜《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意。“三径”原出处参见前清客《兰风蕙露》对联注。“香分三径露”,是说菊之香气从三径分得,与下句“一枝”一样,正写出“供”字。

5.霜清——仍是修辞说法,指菊花清雅。纸帐来新梦——房内新供菊枝,使睡梦也增香。因纸帐上多画花卉,而真的菊自然大大超过所画的花,所以及之。《遵生八笺》:“纸帐,用藤皮茧纸缠于木上,以索缠紧,勒作皱纹,不用糊,以线拆缝之,顶不用纸,以稀布为顶,取其透气;或画以梅花,或画以蝴蝶自是分外清致。”

6.“圃冷”句——书中黛玉说:“据我看来,头一句好的是‘圃冷斜阳忆旧游’,这句背面傅粉;‘抛书人对一枝秋’,已经妙绝,将供菊说完,没处再说,故翻回来想到未折末供之先,意思深远”圃冷,菊圃冷落。斜阳,衰飒之景。旧游,旧时的同游者、老朋友。

7.“傲世”二句——说自己也与菊一样傲世,并不迷恋世上的荣华富贵。春风桃李,喻世俗荣华。淹留,这里是久留忘返的意思。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文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是香菱作的诗句,,题目为咏菊。诗中陶令的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咏菊》

【原文】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译文】

难于抑制的创作冲动从早到晚把我侵扰,或绕篱而行或停步倚石我独自沉思诵吟。

我提起饱含秀逸才思的笔尖将秋菊来摹写,我口含秋菊的清香仰对明月而长吟。

稿纸上留下了自我怜惜的秋怨,但有谁能通过片言只语理解我的悲愁。

自从陶渊明写诗评论菊花之后,菊花高尚的品格一直被人称道到今天。

【赏析】

在十二首《菊花诗》中,林黛玉一共写了《咏菊》、《问菊》、《梦菊》三首。这三首诗或表现林黛玉气节的“孤标傲世”,或抒发林黛玉内心的幽怨悲愁。而《咏菊》就是一首抒发她幽怨悲愁的诗作。

首联以林黛玉自诉构思诗作时的心态及行状举止为发端,刻划出一个为诗魔搅扰得坐立不安的诗人形象,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躁动,预示着诗人有某种情绪急需借助于诗歌来渲泄。“无赖”,指纠缠不休。“诗魔”,指诗人由于兴起写诗的意愿,象着了魔一样,难于抑制。“欹”,倾斜之意,这里用作倚靠。“沉音”,即沉思吟诵。

颌联写诗作者进入写作阶段时的情状。由于经过苦思冥想,构思一旦成熟,立即投入写作,这时的诗作者却另一翻表现:时而奋笔疾书——“毫端蕴秀临霜写”,时而高声朗诵——“口齿呤香对月吟”,通过咏菊抒发自己的心声。“毫端”,指笔尖。“蕴秀”,饱含秀逸的才思。

颈联写诗者通过“咏菊”所抒发的情绪。在这一联,林黛玉对“咏菊”诗的具体内容不作介绍,而着重提示读者,通过“咏菊”所抒发的是“自怜”的“素怨”,即感情身世自我怜惜的素怨。诗作者又特意指出,由于种种原因,这种悲愁素怨却难于被人所理解。“素怨”,即“秋怨”。“秋心”,感秋而生的情怀即愁。

尾联写陶渊明咏菊诗文旨意,及对后来的影响。“陶令”指东晋诗人陶渊明,他喜欢菊花,写了不少赞美菊花孤高傲世,不畏风霜的诗,并影响了后人。自陶渊明开始,文人“咏菊”往往都偏重于赞美菊的高尚品格。林黛玉所以要提及此事,意在于用“千古高风说到今”的诗作与自已“满纸自怜题素怨”的诗作进行对照。“平章”,即评说,议论,这里用作“吟咏”之意。

《菊花诗》十二首,是继《海棠诗》之后又一组诗。诗题是由史湘云拟定的。要求题目按编序排列,作诗者自选,只限七律,不限韵脚,不署真名,只署“雅号”

这一组诗,把咏菊、赋事和咏人三者紧密结合,水乳交融,从中也流露出各人的思想性格,暗示了人物的不同命运。

《供菊》

【原文】

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隔坐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傲事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译文】

我喜欢弹琴饮酒更喜欢以菊为友,几案上婷婷玉立的菊花更显得清幽。

隔着座位已闻到带露菊花的香味,我禁不住抛开书本凝神观赏秋菊的美秀。

它为我在清凉纸帐中带来新梦,它使我回忆起斜阳映照下的花圃旧游。

傲视世俗是咱们共同的气味,春天的桃李再美也不值得我在它们面前逗留。

【赏析】

这是史湘云所写的第二首咏菊诗。在咏菊组诗中编排在第五位。题目为《供菊》,意即把菊花采摘下来插在花瓶中,供观赏。即为《红楼梦》三十七回中史湘云所说的:“相对而兴有余,故折来供瓶为玩”;故《供菊》的重点仍在“观赏”上着墨,所表达的思想亦相同,不过观赏的空间由花圃转移到室内案头。

《供菊》首联与《对菊》有所不同,开首两句就直接入题,“堪”,可以、值得。“俦”,原指同辈、伴侣,,这里用作朋友。首句以“弹琴饮酒”来衬托观菊者对菊的特别喜爱,愿意以菊作为朋友。第二句中“几案”点明了赏菊的地点由花圃转入室内,应诗题中的“供”字,“婷婷”写菊花形态的美好。“点缀幽”即写供菊所带来的情趣,为室内增添了清幽。

颌联出句着重写菊花沁人心肺的香味。“分”,散布之意。“三径露”:三径本指院中小路。据陶渊明《归去来辞》诗句“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三径”指菊花生长的地方。这里指代菊花。“露”指露水。因此“三径露”指带露开放的菊花。对句以“抛书人”点明赏花人的身份为读书人。“一枝秋”,指秋天开放的菊花。整句诗的意思是说读书人因为爱菊,被菊花所吸引,竞抛开书本去欣赏菊花。

颈联进一步写赏菊者与菊花为友的情趣。第一句中的“纸帐”,本指古人在室外乘凉用的帐子,这里指一般的帐子。整句的意思是,因为在清凉室外供菊,菊花为我带来了新的梦境。“圃”即花圃,指种菊的地方。“斜阳”,太阳西斜,指时间。整句诗的意思是,从梦中醒来,菊花又使我回忆起在夕阳照是映下游赏清冷菊圃的情景。

尾联上句点明作者所以更愿意与菊为友的根本原因,那就是彼此都有傲视世俗的“气味”。下句则对上句进行衬托,突出作者对菊花的钟爱。“淹留”,停留驻足之意。“未淹留”,即不愿意停留。整句诗的意思是,尽管春风中桃李开的花再美,但都不为我所喜爱,不愿意停步。

《咏菊》

【原文】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译文】

难于抑制的创作冲动从早到晚把我侵扰,或绕篱而行或停步倚石我独自沉思诵吟。

我提起饱含秀逸才思的笔尖将秋菊来摹写,我口含秋菊的清香仰对明月而长吟。

稿纸上留下了自我怜惜的秋怨,但有谁能通过片言只语理解我的悲愁。

自从陶渊明写诗评论菊花之后,菊花高尚的品格一直被人称道到今天。

【赏析】

在十二首《菊花诗》中,林黛玉一共写了《咏菊》、《问菊》、《梦菊》三首。这三首诗或表现林黛玉气节的“孤标傲世”,或抒发林黛玉内心的幽怨悲愁。而《咏菊》就是一首抒发她幽怨悲愁的诗作。

首联以林黛玉自诉构思诗作时的心态及行状举止为发端,刻划出一个为诗魔搅扰得坐立不安的诗人形象,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躁动,预示着诗人有某种情绪急需借助于诗歌来渲泄。“无赖”,指纠缠不休。“诗魔”,指诗人由于兴起写诗的意愿,象着了魔一样,难于抑制。“欹”,倾斜之意,这里用作倚靠。“沉音”,即沉思吟诵。

颌联写诗作者进入写作阶段时的情状。由于经过苦思冥想,构思一旦成熟,立即投入写作,这时的诗作者却另一翻表现:时而奋笔疾书——“毫端蕴秀临霜写”,时而高声朗诵——“口齿呤香对月吟”,通过咏菊抒发自己的心声。“毫端”,指笔尖。“蕴秀”,饱含秀逸的才思。

颈联写诗者通过“咏菊”所抒发的情绪。在这一联,林黛玉对“咏菊”诗的具体内容不作介绍,而着重提示读者,通过“咏菊”所抒发的是“自怜”的“素怨”,即感情身世自我怜惜的素怨。诗作者又特意指出,由于种种原因,这种悲愁素怨却难于被人所理解。“素怨”,即“秋怨”。“秋心”,感秋而生的情怀即愁。

尾联写陶渊明咏菊诗文旨意,及对后来的影响。“陶令”指东晋诗人陶渊明,他喜欢菊花,写了不少赞美菊花孤高傲世,不畏风霜的诗,并影响了后人。自陶渊明开始,文人“咏菊”往往都偏重于赞美菊的高尚品格。林黛玉所以要提及此事,意在于用“千古高风说到今”的诗作与自已“满纸自怜题素怨”的诗作进行对照。“平章”,即评说,议论,这里用作“吟咏”之意。

《画菊》

【原文】

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译文】

作为诗又绘画不知是轻狂,画菊依据真菊岂需思量?墨水泼成的菊叶团团,白粉染就的花朵如霜。风动菊影淡浓相宜,妙笔挥洒秋菊芳香。莫把画菊当真的去采摘,且将画菊贴屏风可度重阳。

【赏析】

这是薛宝钗写的一首画菊诗。此诗不仅具体生动地写了如何画菊及菊画的神韵,也流露出作者自视清高自负不凡的思想。

首联点题。其中一个“狂”字就活脱脱地把她那自负的思想和盘托出。画菊有何作难?只不过是依真菊而作罢了,而且是又“诗余”的“戏笔”而已。不知狂,原意指不知道是轻狂,实际上却是轻狂的表现。

颌联写如何画菊:团团的菊叶是墨水泼成,雪白如霜的朵朵菊花是用白粉染就。而泼墨、染出是中国画的画技,作者运用得非常娴熟:画菊之枝叶用墨泼出,借浓黑之色以衬托菊叶的多姿;画菊之花瓣不用线条勾勒,而是利用萱纸化水的特点,染出要画的物象。如此画来,黑白分明互相映衬。

颈联写画菊的结果:菊花与菊叶浓淡相宜,远近有别,显出了菊花随风摇曳生动活泼的资态,以及它散发出的芳香。这就是说,画的菊花,不仅形似,而且是神似。神会即精神。跳脱原指古代的一种手镯,引申为生动活泼的样子。跳脱(duo二声“夺”)源出《全唐诗话》:“[文宗]问宰臣:‘古诗云,轻衫衬跳脱,跳脱是何物?’宰臣未对。上曰:‘即今之腕钏也’”腕钏即手镯。“秋生腕底香”是“腕底生秋香”的倒装句。跳脱与腕连用,包含两层意思,一指菊花为女子所画,一指菊花画得很生动。

诗的作者既然自视高明,又认为菊花画得很好,那么结联提出的“莫认东篱闲采掇”,即叫别人莫把画菊当成真的去采撷,就是顺理成章的了。宝钗自狂归自狂,但是,诗的末句“贴屏聊以慰重阳”的“聊以慰”,却透露出她那孤独寂寞的心扉。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薛宝钗是很赞赏的。除了赞赏她的相貌以外,还赞赏她的才华。在曹氏的笔下,宝钗博学多才,诸子百家无所不知,唐诗宋词元人百种无所不晓,琴棋书画样样在行,诗才敏捷可与黛玉相媲美。这些,在《画菊》诗中都表现出来了。此诗对仗工整,聚叶与攒花,泼出与染出、千点墨与几痕霜,都对得十分工整。整首诗写了画菊的过程,也生动的表现了菊画的神韵,画面结构合理,远近浓淡相宜。此其一。其次,诗言志,文如其人。菊花在骚人墨客的笔下,往往是清高形象的别称。此诗也流露出她那自视清高自负不凡的思想:画菊仅仅是是“诗余”而已,是不必“费较量”的,是潇洒自如不费工夫的;画的结果不仅是“神会”,而且“生秋香”,甚至于能以假乱真。处处流露出得意的神情。至于“聚叶”、“攒花”等中国画画法用语随手拈来,也显示出她对中国画技艺的谙熟。此外,诗的结句也流露出诗作者寂寞孤独的心情。

《问菊》

【原文】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扣东篱: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雁归蛩病可相思?莫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

【译文】

想打听秋天菊花的消息没人知,我只好背手漫步去与菊花私语:

具有孤高傲世品格的你将与谁去归隐?人世间的花儿千千万你为什么开得迟?

满园露水满庭严霜你是不是寂寞?大雁南归蟀蟋悲鸣你是否相思?

请不要说人世间没有知已,你解人语不妨与我交谈心思。

【赏析】

《问菊》一诗反映了林黛玉孤高傲世的品格和将来“偕谁隐”的孤苦心情。

首联点题:想打听秋菊的消息,人人都说不知道,只好背手漫步去问菊花,紧扣题目“问菊”。秋情:秋,指代菊花;秋情即第三句至诗末所抒发的那些感情。喃喃:低声地自言自语。负手即背手。叩:问。“东篱”代指菊花,语出陶渊明《饮酒诗》。自然界的菊花被黛玉视为知已,却又不能回答黛玉提出的问题,实际上只能自言自语。而对菊叩问喃喃私语就是孤苦伶仃寂寞凄凉的表现。

颌联是说,你是那样孤高与傲世将来和谁归隐?你和世界千万种花一样都是花,为什么开得迟?孤标:标,树梢的最上端。孤标引伸为出众的意思。底:何,为什么。自这两句起至诗末,都是叩菊提出的问题。

颈联继颌联而作进一层的提问:满园的露水满庭院的严霜,你是不是寂寞?冬天将至,大雁南归,蟋蟀悲鸣,你是不是相思?圃:园。蛩(qiong二声“穷”)蟋蟀。病:悲鸣。这里的大雁、蟋蟀、菊都是拟人的写法。

结联两句既是提问,也是请求:不要说人世间没有知已,你能理解人意能不能与我倾吐腑肺?解语:能解人语;意思是说菊花能解人意。解语出自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唐玄宗把杨贵妃比作“解语花”一事。片时:一会儿。此联实际上是我自我安慰之言。

《问菊》诗以问的形式为经,以菊(实际上是黛玉自已)之情为纬,抒发了黛玉伤秋悲世之情。诗曰问菊,实是问自已。在诗中,菊花处处是黛玉的化身。这是诗的立意新巧之处。孤标傲世者表面上指菊花,实际上是黛玉自己。菊花所处的圃露庭霜的环境,不正是《葬花辞》所说的“一年三十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另一种说示么。这是寄人篱下弱女子所处的恶劣环境。问菊者提出的问题,就是黛玉的自问,就是黛玉自己的心世、思想情绪的反映。她寄居大观园,仰人鼻息,虽与宝玉心心相印,但未能变成现实,故有“偕谁隐”之思想问题;而“为底迟”表面上是指菊花开得迟,实指自己的尚无自主之意。这就是一个孤苦伶仃弱女子的悲鸣。在蟋蟀的悲鸣鸿雁南归之际怎能不悲秋呢?怎能不相思呢——相思鸿雁向南飞去的地方,即故乡。湘云说这两个问题把菊花问得“无言以对”。这“无言以对”,实质上是黛玉有口难言,因此无法回答。

诗的结联特别耐人寻味:既表现了黛玉孤苦伶仃的情绪,又含蓄的揭示了现实的无情。这两句,字面上是规劝菊花不要悲观失望,世上还有知已。其实是反语。宝黛在此之前虽互赠信物,但在那种环境里,连与其他人“话片时”的机会都没有,只好问菊,表面上是黛玉自我安慰,实质上是黛玉悲凉凄苦的写照。这是现实黑暗冷酷逼人的折光反射。

《问菊》一诗所抒发的悲秋伤世之情,反映了曹雪芹对黛玉不幸的深切同情。

关于菊花的诗有谁知道?谢谢!

晋·陶渊明《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晋·王淑之《兰确铭》

兰既春敷,菊又秋荣。

芳熏百草, 色艳群英。

孰是芳质,在幽愈馨

晋·陶渊明《和郭主簿》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唐·白居易 《咏菊》

一夜新霜著瓦轻,

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

金粟初开晓更清

唐·元稹 《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黄巢《咏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唐·黄巢《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裁,

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

唐·太宗《赋得残菊》

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

露浓希晓笑,风劲浅残香。

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

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

唐·李商隐《菊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唐·杜甫《云安九日》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唐·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唐·李白《感遇》

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

虽言异兰蕙,亦自有芳菲。

未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辉。

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

唐·吴履垒《菊花》

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

极知时好异,似与岁寒俱。

堕地良不忍,抱技宁自枯。

唐·白居易《重阳夕上赋白菊》

满园花菊郁金黄,

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

白头翁入少年场。

唐·陆龟蒙《亿白菊》

稚子书传白菊开,

西成湘滞未容回。

月明阶下窗纱薄,

多少清香透入来。

宋·陆游《九月十二日折菊》

黄花芬芬绝世奇,

重阳错把配萸枝。

开迟愈见凌霜操,

堪笑儿童道过时。

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

寂寞东篱湿露华,

依前金屋照泥沙。

世情儿女无高韵,

只看重阳一日花。

宋·苏轼《赵昌寒菊》

轻肌弱骨散幽葩,

更将金蕊泛流霞。

欲知却老延龄药,

百草摧时始起花.

宋·杨万里《咏菊》

物性从来各一家,

谁贪寒瘦厌年华?

菊花自择风霜国,

不是春光外菊花。

宋·梅尧臣《残菊》

零落黄金蕊,

虽枯不改香。

深丛隐孤芳,

犹得车清觞。

宋·朱淑贞《菊花》

土花能白又能红,

晚节犹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头老,

不随黄叶舞秋风。

宋·史铸《咏翻集句》

东篱黄菊为谁香,

不学群葩附艳阳。

直待索秋霜色裹,

自甘孤处作孤芳。

宋·韩椅《和崔象之紫菊》

紫菊披风散晚霞,

年年霜晚赏奇葩。

嘉名自合开仙府,

丽色何妨夺锦纱。

明·沈周《菊》

秋满篱根始见花,

却从冷淡遇繁华。

西风门径含香在,

除却陶家到我家.

明·唐寅《菊花》

故园三径吐幽丛,

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

尽借篱落看秋风。

明·戴进《画菊》

黄花开满院前坡,

醉杀西江计汝和。

忽见钱塘著色画,

不知秋色较谁多。

明·高启《晚香轩》

不畏风霜向晚秋,

独开众卉已凋时。

地荒老圃苔三径,

节过重阳雨一篱。

秋色苍茫人欲醉,

寒香冷落蝶先知。

山翁独念同衰晚,

坐对幽轩每赋诗.

明·文征明《咏菊》

菊裳茬苒紫罗衷,

秋日融融小院东。

零落万红炎是尽,

独垂舞袖向西风.

金·元好问《赋十月菊》

秋香旧入骚人赋,

晚节今传好事家。

不是西风若留客,

衰迟久已退梅花。

清·刘大槐《题菊》

翠叶丹苞斗晚霞,

眼明真见故园花。

依稀白雁江天幕,

得眼篱边箬帽斜。

清·陈鹤年《题画菊》

离离丰骨傲霜寒,

晚节谁知事更难。

最爱东篱闲把酒,

此中容得澹人看.

齐白石《紫菊》

九月西风霜气清,

舍南园圃紫云晴。

看花只好朱栏外,

不惹园丁问姓名.

董必武《赏菊》

名种菊逾百,花开丽且妍。

秋容圃外淡,春意眼前旋。

造化功谁与?勤劳智自专。

赏心邀客共;歌咏乐延年.

陈毅《秋菊》

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

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冬景

宋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菊绿时.

元代关于菊花的诗句

1.元代赞菊花的诗词,加赏析和解释

1.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 李清照 (宋) -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2.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 李商隐 (唐) - 《菊花》

3.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 陶渊明 (魏晋) - 《和郭主簿二首·其二》

4.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 陶渊明 (魏晋) - 《饮酒

5.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 郑思肖 (宋) - 《寒菊》

6.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 元稹 (唐) - 《菊花》

7.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 赵嘏 (唐) - 《长安晚秋》

8. 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 - 杜甫 (唐) - 《宿赞公房》

9.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 曹雪芹 (清) - 《咏菊》

10.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 苏轼 (宋) - 《赠刘景文》

11. 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范曾大《重阳后菊花三首》)

12.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 郑思肖《画菊》

13.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

14.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 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

15.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骚》

16羞与春花艳冶同,殷勤培溉待西风。不须牵引渊明此,随分篱边要几丛。 (刘克庄《菊》)

17、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味浓。 (郑思肖《寒菊》)

18、瘦菊依阶砌,檐深承露难。 (陈佩《瘦菊为小婢作》)

19、吾家颇有东篱菊,归去秋风耐岁寒。郑板桥在《画菊与某官留别》

20、家家菊尽黄,梁园独如霜。唐 刘禹锡《和令狐相公玩白菊》

21、灵菊植幽崖,擢颖凌寒飙。袁崧 《菊》

16、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 《重阳席上赋白菊 》

22、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题菊花》

23、秋霜造就菊城花,不尽风流写晚霞。--李师广 《菊韵》

24、淡巷浓街香满地,案头九月菊花肥。 --王如亭《菊城吟》

25、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晋·陶渊明《和郭主簿》

26、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 唐·太宗《赋得残菊》

27、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唐·杜甫《云安九日》

28、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唐·白居易《咏菊》

29、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宋·苏轼《赵昌寒菊》

30、世情几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

31、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金·元好问《赋十月菊》

32、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宋·梅尧臣《残菊》

33、秋满篱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明·沈周《菊》

34、菊花白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 宋·杨万里《咏菊》

35、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明·唐寅《菊花》

36、黄花金兽眼,红叶火龙鳞

37、秋风有意染黄花,下几点凄凉雨。宋·吕渭老《一落索》

38、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宋·苏轼《赠刘景文》

39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唐·赵嘏《长安晚秋》

40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唐·杜甫《宿赞公房》

41涧松寒转直,山菊秋自香。唐·王绩《赠李征君大寿》

42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晋·陶渊明《饮酒二十首》贞秀姿,卓为霜下杰。——陶渊明《和郭主簿》 。

2.你好元朝描写花的诗句可以告诉我一下吗

描写菊花诗句名句一瞥 ⑴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 ⑵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题菊花》) ⑶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菊花》) 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鬃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郑谷《菊》) ⑸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 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范曾大《重阳后菊花三首》) ⑹ 过了登高菊尚新,酒徒诗客断知闻. 恰如退士垂车后,势利交亲不到门. (范曾大《重阳后菊花三首》) ⑺ 羞与春花艳冶同,殷勤培溉待西风. 不须牵引渊明此,随分篱边要几丛. (刘克庄《菊》) ⑻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味浓.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 (郑思肖《寒菊》) ⑼ 瘦菊依阶砌,檐深承露难. 莫言根蒂弱,翻足奈秋寒. (陈佩《瘦菊为小婢作》) ⑽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由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朱淑真《黄花》)。

3.元缜的《菊花》诗

菊 花 元稹 秋丝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不象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爱。

有人赞美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高洁的气质,而元稹的这首咏菊诗,则别出新意地道出了他爱菊的原因。 咏菊,一般要说说菊花的可爱。

但诗人既没列举“金钩挂月”之类的形容词,也未描绘争芳斗艳的景象。而是用了一个比喻——“秋丝绕舍似陶家”。

一丛丛菊花围绕着房屋开放,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秋丛,即丛丛的秋菊。

东晋陶渊明最爱菊,家中遍植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是他的名句。

这里将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秋菊满院盛开的景象便不难想象。如此美好的菊景怎能不令人陶醉?故诗人“遍绕篱边日渐斜”,完全被眼前的菊花所吸引,专心致志地绕篱观赏,以至于太阳西斜都不知道。

“遍绕”、“日斜”,把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景真切地表现出来,渲染了爱菊的气氛。 诗人为什么如此着迷地偏爱菊花呢?三、四两句说明喜爱菊花的原因:“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在百花之中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者,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

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深微的道理,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这首诗从咏菊这一平常的题材,发掘出不平常的诗意,给人以新的启发,显得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在写作上,笔法也很巧妙。

前两句写赏菊的实景,渲染爱菊的气氛作为铺垫;第三句是过渡,笔锋一顿,迭宕有致,最后吟出生花妙句,进一步开拓美的境界,增强了这首小诗的艺术感染力。

4.元缜的《菊花》诗

菊 花 元稹 秋丝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不象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爱。

有人赞美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高洁的气质,而元稹的这首咏菊诗,则别出新意地道出了他爱菊的原因。 咏菊,一般要说说菊花的可爱。

但诗人既没列举“金钩挂月”之类的形容词,也未描绘争芳斗艳的景象。而是用了一个比喻——“秋丝绕舍似陶家”。

一丛丛菊花围绕着房屋开放,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秋丛,即丛丛的秋菊。

东晋陶渊明最爱菊,家中遍植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是他的名句。

这里将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秋菊满院盛开的景象便不难想象。如此美好的菊景怎能不令人陶醉?故诗人“遍绕篱边日渐斜”,完全被眼前的菊花所吸引,专心致志地绕篱观赏,以至于太阳西斜都不知道。

“遍绕”、“日斜”,把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景真切地表现出来,渲染了爱菊的气氛。 诗人为什么如此着迷地偏爱菊花呢?三、四两句说明喜爱菊花的原因:“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在百花之中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者,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

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深微的道理,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这首诗从咏菊这一平常的题材,发掘出不平常的诗意,给人以新的启发,袱互递就郛脚店协锭茅显得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在写作上,笔法也很巧妙。

前两句写赏菊的实景,渲染爱菊的气氛作为铺垫;第三句是过渡,笔锋一顿,迭宕有致,最后吟出生花妙句,进一步开拓美的境界,增强了这首小诗的艺术感染力。

5.谁有有关菊花的诗句,或者形容菊花的成语

菊花诗十二题,咏物兼赋事。

题目编排序列,凭作诗者挑选。限用七律,不限韵脚。

诗作皆署“雅号”,即:“蘅芜君”(宝钗)、“怡红公子”(宝玉)、枕霞旧友”(湘云)、“潇湘妃子”(黛玉)、“蕉下客”(探春)。 忆菊(蘅芜君)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冷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迟。

谁怜我为黄花瘦,慰语重阳会有期。 [注释] 1.蓼——水蓼,花小色红,聚集成穗状。

苇——芦苇,花白。蓼红苇白时菊尚未开。

诗中以菊拟所“忆”之人,所以说“抱闷思”、“断肠”。 2.旧圃——去年的花圃。

秋无迹——即花无迹,修辞说法。 3.梦有知——谓唯有梦中能见,亦为写“忆”。

4.“念念”句——意谓秋雁北归南飞,勾起自己无限想念之情。因传说雁能带书传讯。

5.寥寥——寂寞空虚的样子。砧——与兴秋思有关,参见宝玉《咏白海棠》诗注。

迟——不尽。 6.为黄花瘦——黄花,菊花。

语借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写自己孀居愁绪的《醉花阴》词“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用意有所不同。

7.重阳——阴历九月初九。古人以九为阳数,二“九”相重,所以叫重阳,亦称重九。

重阳节正是菊花盛开之时,有登高赏菊的习俗,所以说是相会之期。 访菊(怡红公子) 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

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秋? 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 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挂杖头。

[注释] 1.淹留——滞留住。这句说,不必为了饮酒或身体病弱而留在家中。

2.何处秋——即何处花,修辞说法。“谁家”、“何处”都为了写“访”。

3.蜡屐——木底鞋。古人制屐上蜡。

语用《世说新语》阮禹“自吹火蜡屐”事。表示旷怡闲适。

又古代有闲阶级多着木屐游山玩水。得得,特地,唐时方言。

4.冷吟——在寒秋季节吟咏。 5.解——懂得,能够。

6.“休负”句——不要辜负我今天的乘兴游访。挂杖头,语用《世说新语》阮修“以百钱挂杖头,至店,便独醉酣畅”事。

这里取其兴致很高的意思。又重阳有饮菊花酒的习俗。

种菊(怡红公子) 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处处栽。 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

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 泉溉泥封勤护惜,好和井径绝尘埃。

[注释] 1.移来——指把菊苗移来。 2.不期——未曾料想到。

3.秋色——指菊。 4.酹——洒酒于地表示祭奠。

这里只是对着菊花举杯饮酒的意思,与吟诗一样,都表示兴致高。寒香,指菊。

下一首“清冷香”意同。《花史》:“菊为冷香。”

5.泉溉泥封——用水浇灌,用土封培,是种菊的技术。 6.好和——须和。

井径——田间小路,泛指偏僻小径。这句意思是说让菊花跟它所在的小路一起都与尘世的喧闹隔绝。

对菊(枕霞旧友)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 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注释] 1.科头——不戴帽子叫科头。这里借用来说不拘礼法的样子,与下联“傲世”关合,取意于唐代诗人王维《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诗:“科头箕踞(抱膝而坐)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

2.傲世——菊不畏风霜,冒寒开放,有“傲霜枝”之称。 3.知音——知己朋友。

典出钟子期听伯牙弹琴能知其心意的故事。见《列子.汤问》。

4.荏苒——参见林黛玉灯谜诗注。 供菊(枕霞旧友) 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

隔坐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

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注释] 1.供菊——将菊花插在瓶中,放在房间里供观赏。

2.喜堪俦——高兴菊花能作伴。 3.“几案”句——即 “婷婷点缀几案幽”。

婷婷,指菊枝样子好看。幽,说因菊而环境显得幽雅。

4.“隔坐”句——即一座之隔而闻到菊花的香气。三径露,指菊,修辞说法(与下句“一枝秋”相对),用陶潜《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意。

“三径”原出处参见前清客《兰风蕙露》对联注。“香分三径露”,是说菊之香气从三径分得,与下句“一枝”一样,正写出“供”字。

5.霜清——仍是修辞说法,指菊花清雅。纸帐来新梦——房内新供菊枝,使睡梦也增香。

因纸帐上多画花卉,而真的菊自然大大超过所画的花,所以及之。《遵生八笺》:“纸帐,用藤皮茧纸缠于木上,以索缠紧,勒作皱纹,不用糊,以线拆缝之,顶不用纸,以稀布为顶,取其透气;或画以梅花,或画以蝴蝶自是分外清致。”

6.“圃冷”句——书中黛玉说:“据我看来,头一句好的是‘圃冷斜阳忆旧游’,这句背面傅粉;‘抛书人对一枝秋’,已经妙绝,将供菊说完,没处再说,故翻回来想到未折末供之先,意思深远”圃冷,菊圃冷落。斜阳,衰飒之景。

旧游,旧时的同游者、老朋友。 7.“傲世”二句——说自己也与菊一样傲世,并不迷恋世上的荣华富贵。

春风桃李,喻世俗荣华。淹留,这里是久留忘返的意思。

咏菊(潇湘妃子)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注释] 1.无赖——无聊赖,无法可想。

诗魔——佛教。

6.赞美菊花的诗句有哪些

1、寒菊 / 画菊

宋代: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你在秋天盛开,从不与百花为丛。独立在稀疏的篱笆旁边,你的情操意趣并未衰穷。

宁可在枝头上怀抱着清香而死,绝不会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

注释

1、不并:不合、不靠在一起。并,一起。

2、疏篱:稀疏的篱笆。

3、未穷:未尽,无穷无尽。

4、抱香死:菊花凋谢后不落,仍系枝头而枯萎,所以说抱香死。

5、何曾:哪曾、不曾。

6、北风:寒风,此处语意双关,亦指元朝的残暴势力。

2、不第后赋菊

唐代: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

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阵阵香气弥漫长安,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注释

⑴不第:科举落第。

⑵九月八: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有登高赏菊的风俗,说“九月八”是为了押韵。

⑶杀:草木枯萎。《吕氏春秋·应同》:“及禹之时,天先见草木秋冬不杀。”

⑷黄金甲:指金黄色铠甲般的菊花。

3、咏菊

唐代:白居易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夜过后,初降的寒霜轻轻地附在瓦上,使得芭蕉折断,荷叶倾倒。

耐寒的只有东边篱笆旁的菊花,它花蕊初开,让早晨多了一份清香。

注释

①金粟:黄色的花蕊。

4、菊

唐代: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公子贵族莫把菊苗看成普通野生草,

重阳佳节,插菊在鬓发,朵朵争俏。

露水阳光让菊花更丰润,香满池岸绿满池岸,

因此它从来不用羡慕寄生的瓦松是不是很高。

注释

菊:此处暗指品德高尚的人。

王孙:公子哥。

比:看作。

蓬蒿:野生草。

九日:重阳节。

秋香:菊花。

由来:因此从来。

5、庭前菊

唐代:韦庄

为忆长安烂熳开,我今移尔满庭栽。

红兰莫笑青青色,曾向龙山泛酒来。

注释

①烂熳:同“烂漫”。

②龙山:据《晋书·孟嘉列传》载,九月九日重阳节,桓温曾大聚佐僚于龙山。后遂以“龙山会”称重阳登高聚会。

7.陶渊明有一首关于菊花的诗词是形容菊花宁愿枯在枝头也不愿落于泥土

你说的应该是南宋诗人郑思肖的《画菊》诗,不是陶渊明的。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这两句咏菊诗,是人们对菊花的共识。菊花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她是不随俗不媚时的高士。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这是郑思肖独特的感悟,是他不屈不移、忠于故国的誓言。

相关文章

狮脑山(狮脑山海拔多少米)

平定浮山高还是狮脑山高 平定浮山。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平定浮山是一座海拔1200米的圆形山峰,山势平缓、山体厚实,而狮脑山的...

功效作用 2024-05-02 阅读1 评论0

千里岗(千里岗纪念馆)

本文目录一览: 1、金华地区最高的是什么山? 2、浙江千里岗白际山长有多少公里...

功效作用 2024-05-02 阅读1 评论0
网站地图 | sitemap